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读经?教育部:严查“私塾”替代义务教育,问责监护人!

点击上方“光明社教育家”,关注我们!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给予孩子更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类似私塾教育的培训机构火了起来。走俏的同时,违法办学、打着传统教育幌子进行商业化揽财等现象不断发生。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文件一出台,无疑是给无合法身份的校外培训机构带上了“紧箍咒”,蹭着国学热点的“私塾教育”或将就此终结。


1

打着“国学”旗号,背后一地鸡毛


2019年1月,“某明星一家为了孩子教育从北京搬去徐州,每月房租700元”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为了让孩子上“女德课”,该明星一家模仿“孟母三迁”,而且还承担一年10万元的学费让女儿参加“国学”培训班华夏学宫。尽管学费高昂,但培训班负责人称,初高中的教学并没有学历,也不能参加高考。


2016年,教育部在高校专业设置中首次增设了“国学教育本科专业”,一部分蹭着国学热点打着传统教育幌子的培训机构和私塾学校应运而生。表面上是弘扬所谓的“国学”,实际上是揽财敛财。


不少机构能拿的就是民办培训机构资质,只能提供培训服务,没有中小学生学籍,没有学历教育的资格。孩子上私塾学校,一旦脱离了义务教育序列,很难再融入正规教育体系,且不能正常参加中、高考。


即便是合法的培训机构,这些国学班的授课水平也参差不齐。诸如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女德课”比比皆是:



2018年8月,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亲子夏令营夏令营上,“男为大、女为小”“婚姻四项基本原则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穿得时尚暴露,等于教人强奸”等教案出现在夏令营课程视频中。

 

2017年11月底,媒体曝光的辽宁抚顺一“女德班”,“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点外卖就是不守妇道”等雷人语录,令人瞠目结舌。

 

2017年5月14日,江西九江学院以“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为名,邀请自称某“传统文化公益讲师”的丁璇来校进行了主题讲座,其中“三精成毒”“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女性穿着暴露会克家庭、克父母、克子女”等极端歧视女性,严重违背科学、法律常识的言论,引发舆论哗然。



2

家长勿让功利教育观蒙蔽了双眼


教育专家认为,社会上各种忽悠性质的培训热,迎合了家长的功利需求,而培训机构的焦虑营销,又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违背了教育从兴趣出发、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等基本原则。


“纯粹的教育与纯洁的课堂学习失色、失效、失位,这些培训显然是违背教学基本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的。”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锦华说,家长切勿因为一时焦虑,就盲目听信各种培训机构的忽悠。


奉劝广大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试验品。从法律上讲,家长必须依法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就是违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通知》也明确,按照现行《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送孩子到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管是在家上学,还是送孩子去不具义务教育资质的读经班、国学班,都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


3

继承传统文化须分清“精华”“糟粕”


回到传统文化本身,与古人相隔千万年的我们必须思考,在今天,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中,哪些是该被继承的精华,哪些又是应该舍弃的糟粕?

 

传统文化的学习,难道通过读经、学礼仪就能完成的吗?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的进程中,该如何理解、诠释其精神内涵,给予孩子们人生的滋养?《教育家》记者曾访问过多位教育名家。让我们听听他们口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到底该怎样进行。

 

楼宇烈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礼记·学记》里面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教育是第一位的。我认为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传统,教育立国。


中国古代先贤强调教育重要的观点,用现在的语言通俗地解释,就是从个人角度来讲,长大成人要脱离低级趣味,提升修养、德行、气质。第一步,通过教育懂得规矩,跟动物区别开来;第二步,成长为君子,起表率、模范作用,跟一般人不一样。归纳起来,教育历来的根本宗旨就是教给学生“为人之道”,而非仅仅传授知识技能。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强调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者也是这样,职责是教人做人、求学,强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为己是指完善自身,提升自己,美其身也,要不断“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落实到心里去,改变做人做事。


我想向幼儿园保育教师、小学教师推荐几篇有益于教育文化的古文。一篇是唐代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以种树比喻教育,强调要顺其自然。书中的郭橐驼很会种树,成活率高,结的果子又多又大。人们都去请教,郭橐驼说我不过顺其自然而已。不像有的人,今天剪枝、明天整形,整天折腾那几棵树。


另一篇是明代王阳明写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这篇文章批评当时教育中的一些偏向——教师忙于督促学生读这本书、背那篇文章。书中主张教师要在玩中教导、启发学生,不要让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王阳明的这些说法对于现在的教育应该是有启发的。


第三篇文章是清代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讲的是当时社会审美出了问题,过度欣赏病态美。人们种梅树从小就把梅树捆着、绑着。于是龚自珍搞了个“病梅馆”,专门收购这些捆绑着的梅树,剪除约束,还其自由舒展,强调恢复自然状态。书中感叹不能办更多的“病梅馆”,拯救天下受捆绑的梅树。


钱逊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人的修养问题。修身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人的立身之本,我们学习并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此。对于如何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第一个方面,崇德。中国人历来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人的生活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历来是强调做人要把“义”、把对精神的要求放在首位,强调修身。



成为堂堂正正的人,就要“义为上”,以精神生活的追求为生命意义之所在。首先立志于追求为人之道,把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物质生活追求之上,以精神生命的追求来引导,节制物质生活的欲求。这是成为真正的人的根本要求,为人之道的第一要义。


第二个方面,叫“群”,或者叫“乐群”。指明群己关系,即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要放在群体之间,把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分子来考虑。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小至家庭,大至国家、民族、全人类的发展统一起来,“群己统一”。在群体的发展中求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履行个人对群体的一份责任。


第三个方面,贵和。《论语》说: “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心愿,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目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的根本态度。要求我们处理一切问题要承认有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各得其所,求得和谐。


第四个方面,叫“礼”。前面所讲的一切价值和精神都是抽象的,得落实到日常言行中,这必须得有规范。中国有句老话,叫“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规矩就做不成事情。前面所讲三点要落实到行动中,在中国就是要靠礼的规范。这也是中国所特有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礼仪,要分情况进行区别对待,需要建立适应于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新礼仪,实现守礼传统的创新性的发展。


第五个方面,叫“耻”。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论语》中孔子弟子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士?孔子第一句话就是“行己有耻”,即做事要有羞耻心,要有底线。“行己有耻,有所不为”就是自我约束,是建立在内在的道德良心上的真正的自律,更是重建中国人的道德自觉、文化自觉的根本。



顾明远

我们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一定要加上“优秀”两个字,因为传统文化毕竟是过去,是适应当时的历史发展的。我们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摒弃一些落后的思想。比如男尊女卑。还有一些习俗,像磕头,我也不大主张。


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讲文化传统,需要知道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并不相同。儒家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但当我们说到文化传统的时候,应当包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文化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继承的传统。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读经是很重要的方式。我小时候读过私塾,《大学》《孟子》这些传统文化里面确实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读的时候不懂,只是背下来,但长大之后慢慢就懂了。当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仅仅是背一些东西,而是要从各个方面去加强,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从习惯里面引入信念。比如,我们过去讲节俭,现在看到浪费就非常不自在。这就是习惯形成之后变成了信念。这种做法,真的要从幼儿园开始。


另外,我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不要搞形式主义,要实实在在的,而且,要跟我们的时代结合起来。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有些问题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样子去照搬。


比如,我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个学校为了教育学生讲孝道,组织一千多个孩子在操场上给妈妈洗脚。我看了特别不舒服,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因为我们中华文化是讲“雅”,而不是“俗”。洗脚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却放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展示,而且年轻妈妈哪需要孩子给她洗脚?真的要讲孝道,当父母年纪大了以后,你伺候在侧,这才叫孝。


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加强精神实质,要把中华美德通过习惯培养出来。


—  END  —


文章综合自: 共青团中央,北京商报,《教育家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办学校为何不如民办校有活力

怎样点燃孩子内心努力学习的那团火?

教育部发布2019年中小学招生入学通知

家长别把负能量传给孩子,请相信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都挺好》看错误的家庭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